南京艺林心理中心
9:00-18:00
025-85511119
为什么我不建议你过度共情别人
来源: | 作者:YLZF | 发布时间: 2023-06-25 | 23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我们需要认识到同情疲劳并不是一个弱点,它也不一定能反映你的同理心水平。我们的身心出现这种反应是非常自然的。但是,在意识到陷入同情疲劳以后,我们仍然可以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。



如果你身上出现了以下这些迹象,你很有可能正在经历「同情疲劳」:
睡眠困难(无法静心,过度紧张,容易被吵醒)。

易怒、不耐烦、责怪他人。

害怕上班(或发现自己经常上班迟到或请病假)。

很难找到生活或工作的意义。

 出现无法解释的身体症状(如疼痛加剧、痤疮发作、肠胃问题)。

感觉被孤立或想自闭。

感到无助、无望,或两者都有 觉得做决定很困难。

 

什么是「同情疲劳」?
同情疲劳(compassion fatigue)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职业倦怠,常见于医护人员。当你过多地接收和共情他人的心理痛苦,以至于你自己开始出现创伤反应时,同情疲劳就产生了。这些反应可能包括情感麻木、生理疾病和绝望感等。


同情疲劳最早出现在急诊科和肿瘤科护士群体中,在儿童保护工作者和精神健康工作者中也有相关情况的记录。医护人员的同情疲劳现象可能正在增加,而行业之外的普通人也会受到影响;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人几乎会无法抑制地感受到别人的痛苦。


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不过分受情绪耗竭的影响,同时仍然能去关心他人?答案并不是要转而以麻木的情绪去对待他人的苦难遭遇,而是要建立良好的界限,照顾好自己,并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角色。


接下来,本文将介绍一些也许可以保护自己免受「同情疲劳」困扰的方法。



01



了解相关迹象
疲惫感,即总是觉得特别累,是经历过同情疲劳的人最常报告的症状之一。这并不奇怪,因为他们的体内一直在分泌压力相关的荷尔蒙,他们的战斗或逃跑系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,这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。(战斗或逃跑反应,是当人们感知到有害事件、攻击或生存威胁做出的或者选择战斗、或者选择逃跑的生理反应,译者注。)


其他迹象还包括文首提到的睡眠困难、易怒、觉得生活和工作没有意义等。


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同情疲劳并不是一个弱点,它也不一定能反映你的同理心水平。我们的身心出现这种反应是非常自然的。但是,在意识到陷入同情疲劳以后,我们仍然可以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。



02


按下重启键,关照好自己的基本需求
人们在不堪重负或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一些基本的东西——水、食物、阳光和氧气。这听起来可能很傻,但是,只需要在一周的时间里做到以下几点,你的身心就有机会得到一次有力的重启:

◍ 随身带水杯,多喝水。

◍ 规律的进食时间,保证营养均衡。

◍ 每天至少在户外晒30分钟太阳。(如果你能附加一些身体锻炼或和朋友一起晒太阳,会有更多收获。)



03


谨防破坏性的应对方法

当我们感到情感枯竭时,可能会很想用捷径来缓解当下困境。为了当时可以感觉好一点,就伸手去拿第三或第四块小蛋糕;发现购物有很好的安慰效果,所以开始强迫性地网上购物;因为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和途径可以表达愤怒,于是我们向亲密的人发泄怒气。


我们会抓住任何机会,试图释放紧绷的情绪。而问题在于,这种释放只是暂时转移你的注意力,它并没有挖掘出真正压在你身上的负担。


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些冲动评判自己,但是一旦理解了这些做法不能够解决长期的问题,就应该对自己诚实。可以深呼吸,大声说:这不是真正能帮助我的应对方法



04


练习「自我关怀」
你一直在为你的病人/来访者、家人或完全陌生的人付出同情心。但你是否有留一些同情心给自己?当你需要休息的时候,你有主动让自己放松吗?你会对自己说一些温柔的话语吗?自我关怀是缓解同情疲劳的一个要素。 


闭上眼睛,静静地坐着,然后问自己:"你感受到了什么?你现在感觉如何?" 你并不需要立即得出一个答案。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你的注意力在体内流动,问问身体的每个部位有什么感觉。在某些时刻,你会发现那些情绪可能藏在你的胃里,或是凝固在肩膀里。允许自己去感受这些被你发现的情绪,无论它们令你愉快还是令你痛苦。


大声对自己说:

◍ 我可以有这样的感受。

◍ 我承受了太多,所以感觉沉重是很正常的。

◍ 我已经很坚强了,我需要一些放松。



05


学着去全然地接受
作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,你可能抱有这样的想法:
◍ "我需要去照顾别人"

◍ "我是唯一能照顾他们的人。

◍ "如果我投入我的一切,就可以拯救他们"

这种想要去纠正错误、治愈伤痛的责任感,其实是一把双刃剑。

一方面,它是我们坚持善行和保持温暖的燃料,它促使我们成为护士、社会工作者、公益律师,或单纯只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。另一方面,它也会施加给我们不相称的责任感,让我们觉得我们有能力且需要去解决所有问题。但现实是,无论我们多么关注和关心,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。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上述想法,我们需要学习全然的接受。


全然的接受,即认识到我们最终无法去控制任何人或任何事,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行为。这对我们已有的认知提出了挑战,让我们接受世界上总是有痛苦、不公正、不完美以及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。


当我们放下责任的重担,就可能再找到生活的实感,并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去展现善意的力量。
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