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艺林心理中心
9:00-18:00
025-85511119
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?
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?答案凝缩成两个心理疾病的发病模型:匮乏模型和冲突模型。




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?答案凝缩成两个心理疾病的发病模型:匮乏模型和冲突模型。


01.匮乏模型


匮乏模型的大约表达是:万病源于早年缺少养育者的共情性回应。比如产后抑郁的母亲,就可能缺乏对婴儿的足够的回应,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。而缺乏母亲回应的婴儿,自恋会受损,各种能力会因为缺乏镜像和赞美而萎缩,成年之后的表现就是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,也不能正常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事件。这一类人,需要的是支持性心理治疗。


02.冲突模型


冲突模型的大约表达是:万病源于内心冲突。内心冲突是外在冲突内化的结果。比如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,这个冲突会变成孩子的“内心打架”。这一类人,需要的是精神分析治疗。


简单地说:能力因为被压抑显得有点弱的人,是匮乏型的;能力比较强但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,是冲突型的。心理咨询中绝大多数人,是匮乏加冲突的混合型的。


03.八种常见的冲突


根据心理发展阶段可以将常见的心理冲突进行以下8种分类——


1)依赖和成长

0到1岁,口腔期冲突,冲突的双方分别是依赖和成长。在成人身上的表现为:过度依赖他人,以及一些成长停滞的“证据”,像进食障碍、口腔对刺激物的依赖(烟、酒精等)、用语言对他人施虐等等。


2)控制和被控制

1-4岁,排泄控制期的冲突,冲突双方分别是控制和被控制。在成人身上的表现是:各种强迫症、过度吝啬、不知变通、收藏癖、对权力成瘾等等。


3)俄狄浦斯冲突

4-6岁,俄狄浦斯冲突,冲突的双方分别是爱与恨、快乐与痛苦、成功与失败。成人身上的表现是:爱也迟疑、恨也迟疑;不知道自己要快乐还是痛苦,回避所有快乐的事情;不敢成功,甚至言行都在实现一个目的:“防成功于未然”。


4)幼稚与成熟

“老人”享有某些“特权”,是心理上的某种预设“权力”,使他们对年轻人有某种优越感。这种优越感其实是对年纪大的人的恶性催眠,同时也是对年轻人的攻击,使年轻人总是为自己的“幼稚”感到羞愧。最后结果是:大家都不在自己本来的位置上。


年轻人向往“变老”,年纪大的向往更老,把对年轻人的嫉妒变成了对年轻人的攻击。所以常常见到的情形是,某人犯了一个错误之后,一个也许仅仅大他几岁的人可能叹气说:此人还是太年轻了。对他人和自己不造成太大损失的“幼稚”是活力的表现,比“世故通达”更接近人的天然本质。

“少年老成”的成熟可能不是成熟,而是对生命力的压制。


5)传统与现代

有人认为一切都是过去的好。这是人格层面发育停滞向历史轴投射的结果,他们内心的“反进步”或“没进步”部分对应着历史上的落后阶段。

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,有知识的、美学的、情感的价值,而没有多少指导我们生活的价值。最高级别的对传统的尊敬,是比祖先更智慧、更文明和活得更自由幸福。


6)疾病与健康

精神分析的一个著名悖论是:一个人花钱花时间来找你做分析,但却千方百计不让你把Ta分析好。要健康的理由只有一个,就是健康本身;或者说有无数个,因为有健康就可能有一切。要生病的理由至少有五个:


1、疾病带来的痛苦,可以缓解你的内疚感。

这种内疚感有点像一个人的“原罪”,不妨称之为“原内疚”,它是在早年关系中形成的。 


2、疾病本身是你满足本能欲望的一种象征性形式。

你当然不会允许分析师“坏你的好事”,也不会让自己“坏自己的好事”。一位强迫症者说:每天睡觉前都要把从早到晚发生的所有事情的细节“捋一捋”,就舒服了,可以安心睡觉了。


3、当你压抑自己的愿望时,瞬间可以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宁静,你随之对压抑上瘾。

这个压抑是会泛化的,可能演变成对自己各种能力的压抑。然后你赋予这种宁静以某种神圣或者超越的意义。  


4、疾病会带来一些好处。

比如因为生病,我就可以请假在家休息;因为生病,不想参加的聚会就不用去了......


5、以旧的模式应对新的人际关系,改变意味着不熟悉和充满危险。


7)工作与生活

比如男女的差异是一对矛盾,有人用这种差异制造幸福,有人则制造冲突。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也是一样。有人让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、消耗了绝大部分全部精力,忽略了家人和亲情。这可能是因为:


1、用工作自虐; 


2、回避亲情带来的幸福感,因为这种幸福感太多地超越了父母;


3、让自己的孩子体验自己早年的亲情的缺失。 


8)人际冲突

有些人在冲突中会经常突破底线、不择手段。尤其是冲突导致的恶性躯体暴力,可能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。无法把冲突控制在象征性的、也就是语言的层面,是前语言期即2岁以前的心理创伤导致的症状,被称为见诸行动。


04.频繁冲突的原因


频繁的人际冲突,可能是因为:


1)你无法升华你的攻击性,无法用被社会认可的方式获得比你的“对手”更多的财富、知识和荣誉。


2)你无法亲近他人,你用攻击他人的方式表达亲密。


3)肆意表达攻击性等于当众情感“裸露”,这是婴儿行为的残留。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自重身份,不屑于这样做。


4)你把对早年成长环境的攻击,转移到了在此时此地的某些人身上。








立即预约